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艺术

北京,莫名我就喜欢你

时间:2016-06-21 11:05    作者:华闻网   来源:    热搜:北京,北京阅读量:4134   

雨静,女,35岁,研究生,新疆人。某网站总编兼市场部助理。

对北京的"爱慕"得追溯到九年前,她被学校送到北大进修。回新疆后,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离开新疆,在北京扎下根来。可是在新疆,要想出来,对她来说,只有一个途径--考研。她是个认死理的人,认准了一条路是定要跑到黑的。她连着考了三年北大,最后还是因为英语没过线上了委培--这意味着户口和档案还得老老实实地在原单位呆着。

1997年,她带着三岁的儿子坐了三天三夜的汽车,又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为了省钱,没有买卧铺,出了北京站,接她的人没来。她现在已经想不起来当时是怎么把一个孩子和大包小包一起驮回到北大的。在北大只歇了一天,她又坐上火车把儿子送到长沙的爷爷奶奶家(她到北京上学,丈夫一个人在新疆带不了孩子)。

32岁时,她又过起了她最最喜欢的学生生活,住集体宿舍,吃食堂,和一帮比她小很多的女孩们嘻嘻哈哈,她参加了健美班和武术班,日子过得飞了起来,有时她恍惚地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人,没有丈夫,没有儿子。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她的朋友们问她,你以后打算怎么办?她很坚决地说:我肯定是不回去的。那你老公怎么办?你想过吗?你儿子呢?

是呀,她33岁了,她丈夫34岁,他们的儿子要一天天地长大,他们的双亲在一天天地衰老。他们没有钱,但他们离开新疆的愿望坚不可摧。可是,你能在北京呆下去吗?你老公呢?正巧,她认识了一个朋友是管理民办大学的,对她说你可以让你丈夫来北京上学呀,不用入学考试的,论文能过就可以拿MBA学位。为什么不来呢?

她犹豫了良久。首先,两年学费要两万多块钱,这差不多是他们全家的积蓄了,那以后两个人都在上学,还有一个孩子,日子怎么过?其次,她丈夫工作单位不错,收入在当地算中上,辞了职以后,连房子都得收回。一家三口真的连个窝都没了。

但是,她总不能让丈夫一辈子都呆在新疆吧,她心动了,想,可能这是惟一的机会。破釜沉舟吧,来了北京以后,要想让她再过以前的生活,是万万不能了。如果从来没有出来过,或许他们会在那儿安安稳稳地生老病死……

她为此回了一趟家,帮丈夫办好了辞职手续,家里的东西该卖的卖了,坐在返京的火车上她有一丝眩晕:什么都没有了,以后……?两个三十多岁的人,再加上一个孩子,两个老人,一起漂吗?她是委培的,不参加毕业分配,这意味着她的户口弄到北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能在北京呆下来,孩子上学怎么办?

可是他们已经无路可退。

丈夫来了。夫妻俩在北大附近租了一间九平米的平房,一天三顿都在食堂吃。房东是个四十多岁的精明妇人,嘴巴很甜,人却很难对付,平时用电饭锅下个面条都得小心翼翼,不小心被她撞见了,就得吃她的脸色。丈夫的学费很高,她靠家教挣的钱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儿子的生活费全靠长沙的两位老人。这样的日子还得过两年。

常言说的好,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压力像黑色的夜幕一样漫过胸口,连他们呼吸的空气都是焦躁的。他们每天都要像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样问上数遍:怎么办?丈夫遇到不顺心的事会向她大吼:都是你!你说北京有什么好?你看我们住的什么破地方!儿子以后在哪儿上学?你说!

有时,她想想,是呀,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她本来在家乡大学教师做得好好的,有房子,有家,跑到这儿来干什么?她的朋友经常善意地嘲笑她:你搞搞清楚,你年纪不小了,还满脑子的浪漫主义。但她就是不甘心,为什么别人可以留在北京,而我就不能呢。不,她不信这个邪。

两年算是熬过来了。

毕业前,她也考虑过离开北京,在外地找个学校教书,办起调动相对容易些。但她就是想呆在北京,这个想法就像前世就在她的身体里扎下了根。我说:你怎么这么喜欢北京呢,是不是走火入魔了?她叹了口气,说,北京有这么多机会,是新疆根本无法比的。学她这个专业的在北京找个工作不算容易,她运气不错,快毕业时一家网站的老总对她很赏识,请她去做总编。并许诺说以后有条件会帮她解决户口。

公司给她租了一套两居,离上班的地点也很近。如今的网站效益都不好,虽说是总编,她的工资并不高,公司因为没有钱,很多项目都搁浅了。她现在挺迷茫的,仿佛比在学校时还要烦恼。那时一切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前途未卜,但总有希望在闪光。丈夫也毕业了,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说,孩子越来越可爱,她多想把他接过来,多想每天听着他那可爱的童音。可是没有户口,在北京上学要花一大笔钱。她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她自己的父母还远在新疆,生病住了院,她无法回去照顾他们,甚至无法在经济上支援他们。作为女儿和母亲她觉得自己都没有尽到责任,但她到底做错了什么,她这样问自己。

她如此单纯地热爱这个城市,可为什么在这里生存如此的艰难?


北京,莫名我就喜欢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