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华人

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创新圆梦

时间:2017-05-25 14:19    作者:柳暮雪   来源:    热搜:创新,科技,创新,科技阅读量:8398   

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为主题的第17届全国科技活动周,近日在北京正式启动,。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主场展览,安排近260个展项和三大类22项主题活动,突出了精准力、创造力、感染力三大创新点,注重科技型、趣味性以及参与性,让参观者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北京市科技扶贫成果的展示,成为此次活动周的一大亮点。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作为一个已经走过23年历史的科技活动品牌,今年的科技周有着不同以往的精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北京科技周的主要展题,在会场展示了农业新品种、土壤改造技术、大数据等各种已经取得良好帮扶效果的科技成果。

在主展厅,一种在新疆和田运用的“改土培肥”技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种植区与底层沙子隔离,椰糠、腐殖质与回填沙子复配,加上成熟的标准化种植规程,实现‘改沙为土、培肥壮秧’。”推广此项技术的北京易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项技术较之前的沙土种植节水70%、节肥50%。

记者了解到,新疆和田地区面临土地沙漠化威胁,降水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极其低,漏水漏肥,盐碱化严重,在当地发展节水高效农业迫在眉睫。从2015年起,北京市科委在市财政支持下,联合各产学研单位研究形成“改土培肥”技术路线,在新疆成效非常明显。比如番茄,从亩产5吨提升到10—15吨,农户收入提高了,大部分农户从之前的单棚年收入9000元—12000元提高到2万元以上。

精准扶贫需要精确地找到帮扶对象,实时掌握贫困户脱贫情况,以便准确施策,这就需要大数据的支持。2016年底,大唐网络有限公司打造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打通与其他政府系统的数据连接,将教育、医疗、民政、气象、工商、经信、农业、水利等职能部门、科研机构与扶贫有关的数据库接入精准扶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对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由系统自动为不同贫困地区匹配、推荐、生成适合当地情况的扶贫、脱贫策略,为扶贫工作提供差异化服务。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介绍说,北京市积极发挥全国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科技扶贫同科技援藏、对口帮扶和区域合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平台建设、创新要素对接、知识技能培训等途径,在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和西藏拉萨、对口帮扶内蒙古赤峰和乌兰察布时,将北京丰富的科技、成果、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同当地资源禀赋相结合,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帮助当地群众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升技能、改善条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式”扶贫模式,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了重要贡献。

亲身感受新技术、新产品的魅力

北京科技周还展示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创新产品,以及全国优秀科普教品、科普作品等。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北京油鸡养殖技术、牦牛奶深加工技术、马铃薯深加工技术……记者在主展厅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村田园风。各种农业科技的标牌悬挂在展厅上方,鲜花、中药材、蔬菜等农产品陈列在展台上,参观者不时停下脚步,买上一株“世界上最甜的葡萄”,或者购置一包茶叶。

在活动现场,参观者还能体验许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会场展示了生命科学、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深海深空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蛟龙机械臂”可以模拟采样互动体验系统,让参观者自主操作,采取海底矿产,感受科技成果的“创造力”;火星漫步体验通过步入虚拟现实的方式,让参与者感受火星的地理地貌、大气风暴等。

本次科技活动周通过让参观者现场体验新技术、新产品,感受科普展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中科直线科技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在展会上打造了供青少年学习3D打印、建模和机床加工等实践加工和操作技术的区域,参观者通过运用桌面式快速成型工具和微型加工机床,进行模型加工和立体模型设计创作,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参观者还可以现场体验AR、VR等技术,感受科技带给现实生活的便利。

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创新圆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