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华人

成品油“外跌内涨”的现象如何理解?

时间:2013-02-28 06:51    作者:苏小糖   来源:    阅读量:4856   

有关部门日前宣布,上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汽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柴油价格每吨上调290元。

然而,此前几天,国际油价出现了大跌行情,一周跌幅创出新高。成品油“外跌内涨”的现象如何理解?

专家认为“合情合理”

近来,国际油价出现了明显下跌行情,在最近一周,国际油价大跌3.03%,创今年以来最大周跌幅。

据此,多条国际航线下调燃油附加费。今年2月24日起,台湾中油公司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内地航空燃油附加费不仅没有反应,根据有关定价公式计算,预计3月将上调10元。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上调了汽柴油价格。

一些消费者颇为不解。“国内油价一直宣称与国际接轨,为何国际油价明显下跌,国内油价却要上涨?”

实际上,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因这样的“时间差”造成互相背离的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1年也曾出现过“国外大跌、国内不降”的现象。2011年4月7日,国内油价经过两次上调达到历史最高点。随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20%,但国内油价长达6个月维持历史最高位,当年10月9日才进行下调。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成品油价上调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关部门考虑到春耕、物价等因素,已将上涨幅度收窄,也就是说,“本来可能涨得更多”。

计算公式过于神秘

有关专家指出,价格波动反映成本变化,如果价格反应滞后,就难以反应成本变化。

据分析,国内成品油调价需要满足间隔22个工作日、三地原油变化率超过4%这两个硬性指标。因为参照的周期较长、设定的变化率数值较高,所以国内油价反应滞后于国际市场。

“这一定价机制实行多年,但究竟是怎样的计算公式,涨幅跌幅是如何测算的,油企利润水平是多少,对公众是个谜,显得有些神秘。”一位业内人士说。

“有时办了好事不为人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坦言,定价机制的流程不透明,消费者只看到了油价上涨,却看不到有关部门为保障民生控制了涨幅。

最终目标是市场化

成品油价格变化牵动国计民生,其价格如何形成?是靠“有形之手”还是“无形之手”来调节?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在现阶段,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还需要统筹全局,保证国内油气工业健康发展。

国家成品油定价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市场化,即成品油的价格要由市场竞争来决定。

“首要是打破垄断。”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油品专家指出,国外石油公司通过页岩油、页岩气技术创新,促使本土油价、气价不断下降;而国内一些石油公司则在这方面动力不足,过于看重眼前利益。事实上,这种状况很难长此以往。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我国成品油定价应该减少人为干预,给予消费者等有关方面发表意见的机会。从价格改革方向看,应该通过反垄断、反限制竞争等,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多由市场决定价格。 据新华社

成品油“外跌内涨”的现象如何理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