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公益

外媒探访印度仅存中国城:将随中国经济崛起焕发新生

时间:2016-10-31 17:13    作者:夏冰   来源:    热搜:印度,经济,印度,经济阅读量:4129   

原题目:美媒看望印度仅存中国城:将随中国经济突起焕发新生

美媒称,跟随中国经济的突起,和中印之间经贸关系变得更加频仍,加尔各答老中国城里也出现了愈来愈多的中国元素,也会在不远的未来焕发新生。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0月22日报道,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老中国城”里的东安会馆,坐落在一幢殖民时代的英式老建筑里,门框上和楼顶精巧的石雕和大理石廊柱都彰显出这里曾经的光辉,但门外的街道上却堆满了建筑废物和生活垃圾,乞丐和野狗在路旁眼巴巴地望着路人。负责护理会馆的李老伯说:“这里就是昔日唐人街的核心肠区了。”

会馆的一楼大厅里空空荡荡,一副贫无立锥的容貌。二楼也只有一张长桌,十几把塑料椅子,隔间里供奉着关公像,墙上挂着中国年历。“已经没有什么人来这里了,”李老伯说,“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会有一些老华人在这里聚首餐,年轻人都走了,许多人移民去了加拿大。”

李老伯今年62岁,是第三代移民,老家在深圳,家里是做烟花爆仗生意的,两个儿子都去了台湾念书,毕业后留在了那边,授室生子,“他们都不肯意回来印度,这里卫生要求太差了,生活也艰难,年轻人都不肯意回来,现在,这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家。

李老伯的描写印证了附近几条街道中国城的悲凉。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带有中文招牌的店铺中,孙逸仙路上的“宝兴餐馆”大门紧闭,另外一条街上的“宝昌金铺”已经改换门庭,卖起了酱油、麻油等中式调料,曾经以鲁迅命名的街道也已改成了印度街名,就像其他许多被印度人接办后转变了名称的店铺一样。

加尔各答华人简史

依据“宝昌金铺”李老板的说法,最早来到加尔各答的华人是一名随英国商船而来、名叫杨太钊的福建人,时间是1778年。他后来又从老家带来100多个同乡,在加尔各答开起了制糖厂,为英国人提供食糖。加尔各答的华人都称这位先人为“大伯公”或“阿钊”,并认定最早的中国城应当由大伯公那个时候开始算起,距今应当有230多年了。阿钊逝世后,糖厂所在的那片地区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阿奇普尔。

到上个世纪中叶,加尔各答的老中国城遍及华人餐厅、商铺、雅片馆、药店、赌场等生意。在印度独自前后的那段时间,殖民政府和印度新政府都自顾不暇,中国城就像一个“国中国”,基本上处于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状态。可是,虽然在这一时代,加尔各答的华人并没有感觉到来自印度人的轻视,然而,也没有多少人乐意久长留在印度。华人在这里树立同亲会所、寺庙、中文学校,希望下一代接纳中国传统教育,以便未往返到中国生活。

这一切都因1962年的中印战争而打乱。战争前夕,一小部分嗅觉灵敏的华人率先逃至他国逃亡。战争爆发后,华人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许多华人被印度政府抓进位于印度西北戈壁地区的集中营。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战争以后被中国政府派船接回国去,更多的人选择移民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华人社区从此凋落,全部印度也就仅剩加尔各答一地还有中国城,而加尔各答的华人数目也由1962年之前的6万人降低到现在的3000多人。

成功转型

实际上,加尔各答还有一个较新的中国城,位于距离市区半小时车程之外的“城乡联合部”。说其“较新”,它其实也有100来年的历史了。这里曾是一片池沼地,四周集合着众多的穷人窟,加尔各答政府将这块地批给客家人,让他们在这里从事臭气熏天、浑浊严重的制革业。

现在,这里的华人制革厂大多已经封闭,全部社区成功转型为中餐馆集中的“美食村”。夜幕来临后,加尔各答的上等印度人纷纷驾车来到这里,享用比较正宗的中国美食。带有“北京饭店”、“碧宝思”、“新发”等中文字样的霓虹招牌非分特殊刺眼,北京烤鸭、回锅肉、红烧豆腐、豆豉鱼等经典菜目随时提供。

这块被称为塔坝中国城的地区现在还有200来户华人家庭,有中文学校、一座道观、一家印度唯独的油印中文报纸、佛光山禅净中心等。加尔各答的城市化发展正在向这个城乡联合部地区推动,四周不远处已经建起两座高级酒店,其中一家是万豪奢华国际酒店。吴先生乐观地表示:“等过两年政府来这里征地,我家这些厂房怎样也得值1000万卢比吧?”

茶项目

东安会馆背后的四邑会馆二楼是加尔各答老中国城的观音庙,一名年轻的印度姑娘说,自己小时候在这一片街区长大,后来全家搬去了新德里。据说老中国城一带的建筑将要推倒重建,此次特地赶回来,拍一些照片,算是为自己的少年时光留一份纪念。

老中国城一带确实正在大兴土木,可是,像观音庙、东安会馆这样的建筑其实不在将被推倒重建的范围以内。由印度国家艺术与文化遗产基金会和新加坡BuzzMeida公司协作展开的一个城市中兴修设项目于2015年年末悄然开启,而这个被称作“茶项目”的核心筹划就是重振中国城的经济。

跟随中国经济的突起,和中印之间经贸关系变得更加频仍,加尔各答老中国城里也出现了愈来愈多的中国元素。宝昌金铺里增加了来自中国的食品和调料,愈来愈多常驻加尔各答的中国公司员工成为这里的顾客;附近鞋店一条街的货架上,从中国进口的旅游鞋美不胜收;东安会馆外面的大街上,OPPO手机专卖店的招牌夺人眼目。

BuzzzMedia的负责人博米克向印度媒体表示:“这个项目将会从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历中获得许多值得借鉴的物品。”BuzzzMedia公司的几个主要董事都是生于加尔各答中国城的华人,现在都已入籍新加坡,可是,他们对这个自己曾经生活过的社区有着深厚的情感。项目中的主要元素将包含一条中华丽食街、华人特点商品一条街、一个华人文化中心、茶社、餐厅,还将恢复开办多年的“培梅中文学校”,以迎合加尔各答印度人中最近几年来兴起的学中文热潮。

外媒探访印度仅存中国城:将随中国经济崛起焕发新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