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互联

(知识分子典型)“青稞博士”尼玛扎西:让藏族百姓种“好”青稞

时间:2017-04-29 17:07    作者:张璠   来源:    热搜:博士,知识,博士,知识阅读量:5612   

新华社拉萨4月29日电 题:“青稞博士”尼玛扎西:让藏族百姓种“好”青稞

新华社记者黄兴、刘洪明

眼下,雪域高原已渐入夏。西藏农科院试验田里,一畦畦绿油油的青稞生机盎然。“青稞博士”尼玛扎西每天都要到田里察看,不时记录。

寒来暑往,这样的工作,他已做了二十多年。

尼玛扎西是西藏青稞领域首席科学家。由他主导选育的“藏青2000”新品种,亩产已达350公斤,创青稞产量新高,推广面积突破百万亩,惠及上百万藏族农民。

(小标题)幼时青稞梦

在青稞领域摸爬滚打半辈子,缘起却是幼年一个心愿。

尼玛扎西家乡在山南市扎囊县扎玉村,土地少而贫瘠,且缺水。“青稞秆矮,穗粒也瘪,有时只能喂牲口,亩产只有75公斤。”他说。因为产不好青稞,村民只得到琼结县换粮食,极为不便。

“我很小就希望父亲和哥哥不用四处跑,所以一心想让青稞长得好、产量高。”小小的心愿逐渐生根发芽。

年幼的他心里也产生疑惑:“家乡为何无法种好青稞?”冥冥之中,这最初的疑问指引着尼玛扎西走上青稞科研之路。

后来,尼玛扎西叩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门,专修农学,距离小时候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1984年,尼玛扎西自西北归来,正式开始了青稞科研生涯。

西藏地力贫瘠,和平解放时青稞亩产仅约100公斤。但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农牧民粮食消耗的60%是青稞,青稞产量占西藏粮食总产量的55%左右,其对藏族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标题)“在希望和惋惜的交织中度过一年又一年”

刚刚步入青稞育种科研世界的尼玛扎西,在前人的基础上,首先对1513份青稞地方农家品种和历年育成品种进行了系统鉴定,这为他后来从事青稞育种打下良好基础。

数年时间里,他天天扑在青稞地里,俨然一个“土专家”。

有次出门归来,他带回一大箱子青稞苗,家人误以为是礼物,不无失望。

正是这种工作态度,成就了他的育种事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他鉴定筛选出的藏青148新品种,一度成为西藏青稞高产主栽品种。多年来,他不断调整育种目标,参与主持选育出20多个青稞新品种(系)。

后来,尼玛扎西重点主攻青稞秆子弹性与抗倒伏品种选育,和团队倾注19年时间,选育出了具有突破性的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

为选育出这一品种,尼玛扎西带领同事们长年累月待在试验田。从耕地、播种到收割、打场,对成千上万的育种材料进行对比观察,积累素材。

“今年一看有希望,明年一种又不行,在希望和惋惜的交织中度过一年又一年。育种工作在于扎实的付出,同时又有偶然性,这也是科研魅力所在。”他说。

2002年,在白朗县青稞试验田,尼玛扎西发现了理想中的青稞苗,“籽粒、颜色、株高都非常好,一见钟情。”后来,他以这株青稞苗为基础,反复进行各种试验,最终在数年后发展为一个成熟的品种。

这一新品种具有产量高、产草较多、籽粒白等优点,于2013年通过品种审定,当年就推广种植逾10万亩,结果平均亩产增加26公斤。

尼玛扎西的家乡扎玉村,也从这一新品种受惠。昔日的缺粮村,如今已是“家家谷满仓”。村委会介绍,村里的粮食生产实现翻天覆地的改观,家家都争着种粮,很少撂荒,不仅不缺粮吃,且增收致富。

(小标题)“把青稞推广到全世界是我的目标”

“藏青2000”面世后,亩产可达350公斤,产量已趋于饱和。随着国内基因科学的突飞猛进,高原青稞选育工作迎来新的机遇。

“今后要选育好品种,需在基因层面深度研究,挖掘优良功能基因。”尼玛扎西说,每个基因控制每个性状,技术上必须先定位,这是现代粮食育种的方向。

基于此,尼玛扎西和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对青稞古老品种“拉萨钩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首次绘制覆盖精度很高的基因图谱,青稞育种进入基因组学时代。

“测定基因后,我们可更好地进行青稞育种,比如需要耐寒耐旱的品质,我们就把两种基因组合,这将给青稞育种工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尼玛扎西说。

选育优良品种外,作为一名青稞科学家,尼玛扎西还有着更宏大的抱负:要将青稞这种优质食品推向全世界。

早在1992年,从加拿大萨斯科春恩大学农学院深造回国后,他就大胆提出青稞加工要突出β-葡聚糖含量品种等想法,有效推动青稞加工产业发展。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了青稞红曲酒、青稞方便面、青稞酥等产品。

现在,尼玛扎西走到哪儿,都推介青稞的好处: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且富含微量元素硒等。“青稞是藏民族对世界的独特贡献,把青稞推广到全世界是我的目标。”这位科学家说。

(知识分子典型)“青稞博士”尼玛扎西:让藏族百姓种“好”青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