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互联

“小张老师”的奶牛经

时间:2016-08-22 10:39    作者:余梓阳   来源:    热搜:老师,老师阅读量:7272   

■“三区”科技人员扶贫记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我没有著名专家的影响力,唯有施展不怕苦不怕累的贡献精神,用自己的技术和奶牛场的管理经历使牛场走上正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够获得大家的承认。”张宾暗下决心。这名1978年出生的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在长久的一起工作和生活中,终被大家承认了他的技术和享乐刻苦的精神,不顾是场长,还是职工都亲热地称谓他“小张老师”。

十多年前,恰是新疆大力发展奶牛业的时代,200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牧良奶牛场从澳大利亚引进了489头奶牛,因为团场多年都没有养殖奶牛,新疆农垦科学院委派张宾到农七师125团牧良奶牛场进行科技服务工作。

在奶牛进场的头3个月,张宾与牛场只经太短时间培训上岗的2名技术人员一起吃住在牛场,一起上夜检讨牛群情形,为提升产犊的成活率,他们经常整夜守在产房车间接产。

“我一边工作,一边对2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和锤炼,2名技术人员熟练地掌控了整套牛场管理和技术系统,并能独自培训其他技术人员。”这让张宾甚为惊喜。

“一个好的牛场只靠一部分的技术人员是不能够的,要广大职工都了解科学养牛才能够使牛场的生产达到最好水平。” 张宾说,迄今他已为125团牛场培育了多名技术骨干。

在张宾的尽力下,125团牧良奶牛场,年总受胎率达95%,犊牛成活率达97%,成牛死亡率小于3%,成牛淘汰率低于2%。该成就在农七师畜牧大检讨中首屈一指,牛场里还屡次召开了澳牛养殖现场会,成为农七师示范宣传重点牛场。

2007年,张宾被派往农十师181团展开科技扶贫服务,“小而散”的奶农是181团奶牛养殖的主体,大规模养殖小区还在建设中,缺少配套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

张宾意识到这类情形要出效益所碰到的困难,要比管理好一个奶牛场大得多,他决定首先从“以点带面”抓起。“我在不一样的连队选择奶牛好的、草料好的养殖户,树立了5户示范点,加大技术赞同,使其尽快收益,带动周边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张宾说。181团的冬季特殊冷,而夏天的蚊子多的让人不肯在外面多站一分钟,而张宾经常率领着技术人员早上五六点钟就要开始工作,直到半夜十一二点才吃晚饭。在他们的尽力下,示范户的奶牛养殖很快见到效益,带动了更多养殖大户的发展。

“关于养殖数量只有几头的大批小养殖户,采用团体培训个体处理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养牛的技术讲座,使养殖户了解奶牛的豢养,关于碰到问题的养殖户,我们随叫随到,随时处理养殖上的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经历,逐步提升效益,渐渐扩展规模。”张宾说。

另外,张宾在每次的技术人员例会上,都通过量种方法对兽医进行奶牛养殖和疾病诊治的技术培训,受培训的技术人员已达60人次。

如今,这里的配种员都已熟练掌控奶牛发情判定、人工受精,情期受胎率由去年的35%上升到如今的68%;年总受胎率由60%上升到90%,并能对配种后60天左右的奶牛进行精确的怀胎检讨。

如今,181团奶牛养殖业已步入正轨,储备了一批技术过硬的技术员。张宾也所以获得了科技扶贫先进个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优良科技特派员”等称号。

“小张老师”的奶牛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