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资讯

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企业

时间:2018-01-05 15:28    作者:李陈默   来源:搜狐    热搜:世界,企业,国企,世界,企业,国企阅读量:4603   

国际化一直以来是中国企业实现技术追赶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公开数据显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0%以上。IMF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这一数字是39%。中国市场的潜力很大,甚至可以说,这既是给中国的空间,也是给世界的空间。

在“中国需求”为世界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也已经日趋深入。

一方面,走出国门投资海外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和趋紧,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更加谨慎。

在经济新时代,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怎样进一步深入布局海外市场?如何在海外寻觅更加优质的资产?如何与当地企业共赢发展?如何防范在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险峻挑战?

《英才》记者专访了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北亚兼并收购部联席主管连涟,在她看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并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制度。长远看,要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企业。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北亚兼并收购部联席主管连涟

融资渠道多元化

《英才》: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融资渠道有什么新的变化?

连涟:现在融资渠道多元化的趋势比较强。之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地区往往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以自然资源开发类项目为主,主要靠政策性银行或者大型股份制银行的贷款。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出现很多更大规模,在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收购,融资渠道逐步多元化,包括股权共同投资,利用国际性银行的贷款、发行债券等。尤其这一两年,中资企业利用目标公司层面上的杠杆融资,发行美元、欧元债券等,这些都是新的融资渠道。

在世界范围内,摩根大通在收购杠杆融资业务方面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越大的收购摩根大通越具有优势,我们在单个收购项目上可以提供上百亿美元的融资。中资企业现在逐步成熟,能够积极地参与国际大型并购项目,灵活地利用这些多元的融资方式。

这两年中国海外并购比较强的一个趋势就是很多美元PE基金的参与。因为这些美元PE基金一般也有比较强的团队,对海外收购比较有经验,共同投资者的参与能够对收购决策和收购后整合有很大帮助。此外,一些美元或者是欧元的基金作为共同投资方,能帮助分散投资风险。综合来看,包括股权和债权融资的融资多元化的趋势在这两年比较显著。

《英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国际大投行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连涟: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大规模的收购,财务顾问基本都是国际性的投资银行,这些收购案往往会涉及到上市公司,以及复杂的竞标程序和交易结构等。在交易金额较大规模的收购项目上,摩根大通作为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优势也体现得更为明显,我们不仅掌握有众多股权共同投资者的资源,在债务方面还可以提供杠杆融资,过桥贷款、国际市场发债等融资方面的帮助。我们也有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帮助企业并购后在海外上市或者进行资本重组。我们能提供的是全方位的一揽子的金融服务,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管理资源先天不足

《英才》:从你的角度看,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是否处于收缩状态?

连涟:民企还是非常活跃的。民企其实有非常强烈的出海投资需求,包括很多A股上市公司、一些本身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和海外投资的基础。但在海外收购项目的操作方面,不少国企走出去比较早,有较多经验积累,还有比较成熟的管理团队。大部分民营企业可能还处于初步探索和经验积累的阶段。国际并购是比较复杂的技术活和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积累。

《英才》:中央企业的体制机制能否得到被收购企业的理解?国企体制在海外收购过程中是否遇到阻碍?

连涟:更大的冲突是在文化和管理理念方面的。中国企业的管理往往比较强势,上面对下面管得比较死,而国外比较依赖于职业经理人的团队,要给他放权,把规则说清楚,然后设置好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中国的管理理念转变的方向。很多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管理层以及当地的资源和力量的重要性。这样才能避免到当地水土不服,经营的效果不达预期等情况。

很多中资企业特别缺少的是中间那一环,很多企业在国内的管理团队很强,国外也会留用当地的团队,但较缺的就是中间那个能够连接国内国外,对两个市场比较熟悉,对国内管理理念比较理解,能够把这个理念传达过去,能和西方的管理层相处的比较融洽,又能够对他们实行有效的监督人才。中间做连接的管理层人才现在非常稀缺。

《英才》:这样的人才如何寻找或者培养?

连涟:主要依靠长期积累,接触和培养一些熟悉国际业务和西方管理的人才,那么在并购的时候可以把他们引进来。如果这些管理人才已经对母公司的业务情况和经营理念有了深入了解,再派去被收购公司,或者去做中间的协调工作,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英才》:如何让海外社会建立对中国企业出海的长期信任感?

连涟: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可能会存在天然的戒备心理, 有时甚至会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封锁。中国企业需要在出海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更好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提高当地社会的接受程度。要和当地利益相关方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使得当地的地方政府议员、管理层、员工、客户、供应商、工会等都认同收购长期对他们所带来的价值。

每一个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的先例都对后续企业有所影响,中国企业在海外容易被概念化,海外社会容易把一个企业的所作所为归纳成所有中国企业的行为模式。在海外经营,包括处理纠纷,一定要充分遵循和利用当地的游戏规则,同时全面考虑长期如何能建立国外社会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企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