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资讯

秦穆公之女吹箫引凤之《凤箫图》军谊诗书画院

时间:2017-08-19 12:02    作者:许一诺   来源:搜狐    热搜:书画,书画阅读量:7017   

原标题:秦穆公之女吹箫引凤之《凤箫图》 | 军谊诗书画院

张大千(1899~1985),原名权,改名爰,宇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1917年与二哥善孖留学日本,在京都学染织。1919年回国后从从曾熙、李瑞清学书画。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1949年赴香港暂居,1952年移居阿根廷,1954年移居巴西圣保罗。1956年游欧洲在尼斯晤毕加索,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赠予金质奖章,1968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授赠荣誉博士学位。1977年返台北筹建“摩耶精舍”,1978年定居台北。从1950年以来,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览60余次,出版有《张大千书画集》等多种选集和著述。

仕女画是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其成就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艺术特点和成功之处就是画出了人物瞬间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他笔下的仕女既有古代仕女画的遗风,又有着时代气息,姿态风韵、颇有个性。张大千的仕女画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三十年代以前,张大千仕女画的风格主要是继承了清末任伯年、费丹旭等人物画的传统,人物造型纤柔细弱,形象略带病态的清秀。

三十年代,张大千开始转而向明代的唐寅、吴伟、张风等人的仕女画作品学习。张大千学习唐伯虎的侍女画主要是吸收唐伯虎的“三白法”。这个时期他的仕女画人物造型温婉娴静,清雅小巧,风格灵秀;衣纹则是以淡墨写意法勾勒,用笔轻快简洁。

四十年代,张大千带领弟子到敦煌石窟,用了两年六个月的时间,精心临摹了大量的壁画,这些临摹作品汲取了六朝至隋唐人物画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法,此时张大千创作的仕女画,风格主要吸收北齐壁画的那种非常挺健的线描;造型上汲取盛唐侍女的雍容华贵,娇媚高傲,健康秀美;设色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并参考了藏传佛教施用矿物质颜料的技艺。整个画风有了非常大的转变,而且逐渐定型,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是张大千仕女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对于他最终形成自己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秦穆公之女吹箫引凤之《凤箫图》军谊诗书画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