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资讯

扶贫路上“牛”探索--阳信畜牧业带动4900余人增收脱贫

时间:2017-08-16 11:15    作者:杜玉梅   来源:网易    热搜:扶贫,扶贫阅读量:6566   

年过五旬的刘红英,因干不了体力重活,还得看孩子,生活压力较大。从2015年开始,她在阳信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负责喂牛。从此,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给牛喂草、喂水、清扫牛栏、运草等,每天的早上5点和下午4点半分别干一次,一次干2个小时,其余时间自由支配。新的工作不仅减轻了劳动量,还为她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阳信县翟王镇的苏德常是村里的低保户,受养牛企业"照顾",从2015年开始他将地里的玉米秸秆全部卖给了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增加了一定的收入,而以往的玉米秸秆他有的还田,有的则用作柴火。据苏德常介绍,玉米秸秆的售价是一斤6分钱,每亩地能产4000斤,这样每亩地比以前就多收入200多块钱。"去年我种了15亩玉米,光秸秆就比往年多收入了3000多块钱。"

和刘红英一样,山东省阳信县有7万余人因为从事畜牧业获利。

阳信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也是全国农区肉牛存栏第一县和全国肉牛屠宰能力第一县。近年来,在阳信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畜牧兽医局以发展肉牛特色产业、打造“中国第一牛县”为总体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畜牧兽医相关支持政策,大力开展“粮改饲”试点、基础母牛扩繁增量、牛肉电商交易平台等项目建设,成功开创了农区养牛的“阳信经验”,促进了全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有效带动全县4900余个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4900余人是如何成功脱贫的?据阳信畜牧局介绍,主要有以下六种方式。

土地流转实现脱贫

贫困户按照每亩900-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肉牛养殖企业,由企业集中联片种植青贮专用玉米发展“粮改饲”养牛,贫困户通过土地出让金增收,同时到企业打工种植青贮专用玉米或养殖肉牛,由农民变为产业工人,获得工资报酬,实现脱贫。

订单种植实现脱贫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肉牛养殖场签订青贮专用玉米订单种植回收协议,由贫困户按照企业要求种植青贮专用玉米品种,企业按260元-300元/吨的协议价格全株回收,贫困户种植青贮专用玉米亩均受益1350元,较种植普通玉米亩均增收450元,实现增收脱贫。

企业务工实现脱贫

积极协调肉牛养殖、屠宰企业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场务工,领取工资报酬,实现脱贫。

合同养殖实现脱贫

对有劳动能力和养殖经验、缺乏购牛资金的贫困户,通过赊牛养殖实现脱贫。由广富、亿利源、鑫源、华胜、华阳等龙头企业将犊牛、肉牛赊销给贫困户,签订回收协议,采取“赊小收大、赊瘦收肥”的模式,贫困户年头牛增收3000元;由龙头企业将母牛赊养给贫困户,贫困户养母牛繁育犊牛,企业订单回收犊牛,年繁育一头犊牛收入4000—4500元,养殖母牛10头以上的优先纳入母牛扩繁增量项目支持,实现养殖脱贫。

买牛托管实现脱贫

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府支持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获得资金买牛,托管给肉牛养殖企业或合作社,企业负责养牛,养牛利润由企业和贫困户按比例分成,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合作养牛实现脱贫

贫困村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与肉牛龙头企业签订养殖回收协议,合作社建设养牛场,吸纳村民进场养牛,由合作社统一种植青贮玉米、统一购牛、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给龙头企业,实现贫困村整体增收脱贫。

据了解,阳信县积极鼓励肉牛养殖屠宰企业建设现代化肉牛产业园,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体系,已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化乡镇3个、专业合作社42个、专业村28个,培育国家、省、市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56个,建立优质肉牛养殖、繁育基地42个,直接带动养殖、屠宰加工、运销、餐饮行业等7万人就业。

依托畜牧业,阳信扶贫成果得到百姓的认可和称赞,"一天干活不到5小时,还耽误不了种地、接孩子,每月还能有1500块钱收入,哪有这么好的事啊!"刘红英告诉媒体。

扶贫路上“牛”探索--阳信畜牧业带动4900余人增收脱贫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