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证券

四大优势支撑业绩高速增长纳芯微上市在即未来可期非估值

时间:2022-04-18 13:57    作者:肖鸥   来源:中国网    热搜:业绩,高速,上市阅读量:4353   

选择投资一家企业的原因永远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成长动力,而非估值毕竟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与盈利能力的持续加强,企业估值也将进一步匹配日前,纳芯微发布上市发行公告,上市在即

通过纳芯微的招股说明书,可以发现纳芯微在业绩上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的良好态势,2018—2021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177.77%和374.80%。

具体来看,2018—2021年,纳芯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022万,9210万,2.42亿,8.62亿,而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201.8万,670.8万,4049万,2.16亿,其中2021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434.12%,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6.73%,58.35%,54.32%,54.20%据纳芯微发布的业绩预告,2022年一季度预计将实现7000万—1亿的净利润,相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19.23%—213.18%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纳芯微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公司在品类扩充,应用领域升级,技术,客户资源等方面积累的各项优势。

品类扩充方面,纳芯微成立九年来不断扩充产品品类,目前已具备从消费级,工业级到车规级的产品覆盖能力通过积极布局信号感知,系统互联,功率驱动板块,纳芯微围绕应用场景建立了丰富的产品品类,充分展示了企业管理层对于深耕模拟芯片行业的决心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

应用领域升级方面,伴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扩充,纳芯微已从传统的消费电子领域迈入了要求较高的工业控制,信息通讯和汽车电子领域,为公司开辟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

数据显示,在2018年,纳芯微旗下产品主要面向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分别占比43.91%和40.59%,信息通讯领域的营收仅占0.37%而在2021年上半年,纳芯微的营收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产品主要转向信息通讯领域,营收占比达44.18%,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的营收占比分别下滑至16.93%和31.94%

据纳芯微招股说明书介绍,公司旗下产品在信息通讯领域主要应用于5G通信和数据中心,在工业控制领域主要应用于高压安全核心器件,在汽车电子领域主要应用于减排,提高燃油效率,消除高压影响,降噪等方面,在消费电子领域则主要应用于手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耳机,洗衣机,吸尘器,电饭煲等产品中伴随着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拓宽,纳芯微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业绩增长,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技术方面,凭借专业的模拟芯片研发能力,以及封装框架和测试软件搭建的深度参与,纳芯微已建立从芯片定义到设计及交付的完整管控体系。

目前,纳芯微在混合信号处理,高耐压数字隔离,集成式传感器设计等领域均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主要产品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数字隔离类芯片的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ADI,TI等国际龙头企业水准。。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纳芯微已拥有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2项,另有集成电路布图登记证书28项,并且掌握传感器信号调理及校准技术,高性能高可靠性MEMS压力传感器技术,基于AdaptiveOOK信号调制的数字隔离芯片技术等11项核心技术。据wind统计数据,2021年9月以来同行业科创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2078倍。

在强劲技术实力的背后,是公司对于研发的高度重视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8109.05万元,占累计营收比例达21.66%,2020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86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35.83%

此外,通过选取Fabless的经营模式,公司将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及测试环节交由委外厂商,全面发力芯片研发与设计环节目前,公司已与Dongbu HiTek,中芯国际,台积电等全球知名晶圆代工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与日月光,长电科技等封装测试厂商深度合作多年,形成了稳定的封装测试工艺,并购入了专用测试设备交由部分测试厂商进行芯片测试,绑定专属产能

而在客户资源方面,凭借从消费级,工业级到车规级的产品覆盖能力以及对客户应用场景的精准把握能力,公司已成功进入多个行业一线客户的供应体系并实现批量供货。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属于国家高度重视和鼓励发展的行业,市场给予整体估值本就处于较高水平。截至4月7日,与公司主营业务相近的3家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扣非前静态市盈率为1847倍,扣非后静态市盈率为198.84倍。

公开资料显示,纳芯微目前已获得认可并批量供货的客户包括中兴通讯,汇川技术,霍尼韦尔,智芯微,阳光电源,海康威视,韦尔股份在内的众多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同时车规级芯片已在比亚迪,东风汽车,五菱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大通,一汽集团,宁德时代,云内动力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并进入了上汽大众,联合汽车电子,森萨塔等终端厂商的供应体系

四大优势支撑业绩高速增长纳芯微上市在即未来可期非估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