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要闻

平安好医生,站在互联网医疗风口的“负二代”

时间:2019-02-01 08:58    作者:文辉   来源:搜狐    热搜:互联网,医生,医疗,互联网,医生,医疗阅读量:4891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01833-HK)最近一直都很火热,原因是它正尝试重塑我国传统的医疗行业。传统医疗的痛点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医生的巨大缺口。

平安好医生的定位就在这个缺口上:以医生资源为核心,为用户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在缓解线下医疗机构压力的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便捷的服务。

便民的经营模式固然好,但新兴的医疗健康行业还不是一个可以用资本快速催熟或清场对手的赛道。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才刚刚开始,能在前无古人的行业中获取大量客户流量,直至最后的胜出,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会在疯狂过后走向衰亡。

契机还是危机?平安好医生股价惨遭腰斩

平安好医生2018年5月在香港敲响上市的锣声,标志着港股迎来2018年首家“新经济独角兽”。 “新经济独角兽”的光环让平安好医生此次公开招股获得了约654倍超额认购。

然而,开了个好头后,平安好医生很快就面临一场悲剧。上市次日,平安好医生股价遭破发,此后一路震荡下挫,至今(截至2019年1月3日收盘)跌幅接近60%,惨遭腰斩,市值蒸发逾300亿港元。

来源:港交所

作为一家独角兽企业,背靠着平安集团,而且在上市前获得众多资本的鼎力支持,可谓是一个“富二代”。但在冷静的投资者面前,平安好医生的股价却不尽如人意。除了平安好医生,阅文集团(00772-HK)、雷蛇(01337-HK)等众多独角兽企业也纷纷破发。这也说明了吸金量高的新经济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不一定就受资金青睐,香港投资者更关注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盈利来支撑的高估值独角兽,更容易被投资者拋弃。

尽管近几年发展迅猛,但是从未盈利仍是平安好医生最大的软肋。成立三年多以来,平安好医生连续产生亏损,且有扩大趋势,已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人民币,下同)。招股书显示,2018年平安好医生将继续产生“大额亏损净额”,未来不排除亏损以及负经营现金流。

数据来源:港交所

到底是真趋势还是伪风口?股价跌跌不休,根本原因是平安好医生商业变现能力不强,导致亏损不断扩大,进而对投资者产生了不良影响。那么,为什么说平安好医生商业变现能力不强呢?

传统医疗观念强,导致营销费用率居高不下

平安好医生当前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公司在客户运营与积累流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截至2018年6 月末,注册用户数达2.28亿,同比增近2成,月活跃度同比增超5成,从而带动了营收快速增长。但是其亏损额也大幅增长,2017年亏损额已超过10亿元,2018年上半年亏损近5亿元,可以说平安好医生独立出来上市后,成为了一个“负二代”。

对于亏损,平安好医生的解释是,目前公司处于流量获取阶段,需要获取足够用户,改变用户习惯。言外之意就是,公司处在以烧钱方式通过广告、推广费用来进行引流,就如同现在的阿里健康(00241-HK)一样,为了市场的存量博弈,耗费大量真金白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展开廝杀。

财华社注意到,平安好医生的烧钱效率低下,营销费用率去年以来略有下降,但是仍然较高。自成立以来,平安好医生营销费用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在2018年上半年回升至42%的高位,而阿里健康同期的营销费用率只有8.3%。可以说,平安好医生产生的超过20亿元的巨额亏损,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消耗在了营销费用上,这钱砸得挺可惜。

数据来源:港交所

我们再来看看平安好医生的新增客户数情况。 2016、2017以及2018上半年,平安好医生新增客户数分别为1.01亿、6130万、3520万,可以看出新增客户数呈下降趋势。然而,在新增客户数减缓时,平安好医生的获客成本也在增加,2016-2018上半年获客成本分别为5.85元、7.8元及13.4元。由此可看出,在营销费用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平安好医生在营销成本把控方面较为欠缺,近期加大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优化后,有所降低的线上咨询单位成本未能给公司营销成本带来根本上的转变。

定位于辅助环节领域的平安好医生,受制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资长、回报慢等诸多难题,预计其烧钱模式的成本战仍将会持续。根据其招股书,公司在2015-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花费了11.99亿元的营销成本,获取的客户为1.928亿个,每个客户平均需要耗费掉公司6.22元的营销成本,但客户付费比率三年间却只提升了1.8%。

来源:港交所

客户付费比率如此糟糕,是因为平安好医生很大部分的用户为巨额广告营销引流来的无价值用户,无法为其创造营收。虽说互联网医疗便利性确实能缓解我国民众看病难的问题,但是对于处于三四线城市或者是偏远地区的大部分民众来说,互联网医疗仍是一个陌生词汇,他们的传统医疗观念根深蒂固,更愿意选择传统医院和诊所看病治疗。所以,这类民众也许就是平安好医生众多的无价值注册用户,就好比酷狗等音乐平台类似,可免费听歌的酷狗音乐吸引了很多人使用,然而酷狗开始收费下载歌曲后,愿意付费听歌的用户实在有限。

“AI+医疗”模式前景如何?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亏损是常态,但在公司高管眼中,未来很美好,前景充满光明。平安好医生的愿景是打造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并于近年来布局医疗健康生态圈。公司目前正利用AI智能作为引擎,扩大海量数据以辅助诊疗系统,同时探索布局智能药柜与AI辅助诊疗系统结合的“一分钟诊所”。

根据招股说明书,平安好医生将用IPO募集资金的20%(约16.5亿港元),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可见平安好医生对人工智能和大健康战略的重视程度。

成功在港交所募资了60多亿元后,于2018年10月,平安好医生研发的国內首个中医“智能闻诊”系统上线。作为平安好医生“现代华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闻诊”融合AI医疗科技和传统中医理论精髓,通过快速采集用户声音并进行AI分析,能精准识别其是否属于气郁、气虚、阳虚等中医体质,实现听音辨病。随着此次“智能闻诊”的上线,平安好医生“现代华佗计划”已经实现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流程的标准化和数据化,形成完整的“AI+中医“技术体系。

不可否认,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医疗市场的容量之大,互联网医疗市场前景成为一个天量商机。现阶段的亏损,也表明了平安好医生当前仍处于投资期,这就需要公司加大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的结合,提升用户的忠诚度以及满意度,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健康服务,打造出互联网+大健康生态圈,满足消费者各类健康需求,未来盈利能力才会有看点。

当前,平安好医生收入主要分四大板块,分别为健康商城、消费型医疗、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和互动。 2017年、2018年上半年,公司健康商城收入占比47.98%、55.95%,消费型医疗收入占比35%、22%,而家庭医生收入占比仅13%、16.5%。

从这个收购结构角度看,平安好医生与现在“以药养医”的医院收入结构无异。医院的收入结构中,诊金只占了少数,大部分收入还靠销售的药物,而目前平安好医生的主要收入还是靠健康商城来支撑。所以,平安好医生当前的模式更像是互联网医药零售商,而非互联网医院、医疗健康生态、AI医疗科技等概念。

小结:互联网医疗只是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减少医疗服务的中间成本,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核心技术层面的创新,因此只要砸钱就可以产生效应,这也是该领域不断有大量资金投入的原因。平安好医生的“AI+医疗”模式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要实现规模化盈利,平安好医生还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切入核心竞争力,加大多元化发展,在主题运作上寻求突破。

平安好医生,站在互联网医疗风口的“负二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