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美食

八百多贫困县网上卖特产

时间:2017-08-04 11:14    作者:山歌   来源:中华网    阅读量:6754   

7月27日,“中传—京东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了2017京东电商精准扶贫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自2016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二季度,京东电商平台共扶持注册地来自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6003家,帮助贫困县销售商品金额达153亿元;农特产品的线上销售已覆盖136个三级品类,在售商品种类达283万种。

早在2016年1月,京东集团就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了包括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金融扶贫四大策略的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打通“农产品进城”通道,京东帮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特商品“对接”城市百姓餐桌,以此带动贫困地区脱贫。截至目前,京东已累计帮扶1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超过20万贫困群体人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

电商助力扩展销售半径

京东集团打造了“原产地直采+自营”的农产品上行绿色通道,快速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规模,升级农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成功实现较高的销售溢价。

同时,京东还将“原产地直采+自营”模式与打造“互联网+扶贫”示范区相结合,利用平台优势助力贫困地区企业品牌的发展。由京东、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三方共建的地方特产馆,已成为农特产向外输出的特色平台,有效衔接了农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环节,帮助贫困地区构建起农产品输出的特色产业链。

数据显示,贫困县农特产商品在京东平台的销售规模迅速增长。2016年上半年,京东开始在全国多省区加速推动特产馆建设,自2016年第四季度,京东平台贫困县农特产商品销售额已呈大幅提升趋势。2017年第一季度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58%;2017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56%。截至2017年6月底,京东平台上共开设109个贫困地区特产馆,成为贫困县农产品上行的重要通道。

在销售金额占比方面,茗茶、粮油调味、水果占据农特产品销售额前三名。由于易保存、标准化、保质期长等特点,茗茶销售成为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来自贫困县的果蔬产品销售规模增幅则最为显著,2017年第二季度,蔬菜的订单量和用户数同比增长均超过300%;2017年第二季度水果的订单量和用户数更是增长了10倍。随着消费升级,新鲜、品质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生鲜产品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潜力更为广阔。

据中传—京东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统计,电商助力下,农特产商品的销售半径超过500公里,突破了传统线下零售模式200公里的销售半径。

智力扶贫打通致富之路

京东集团明确“扶贫先扶智”的思路,着眼于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据介绍,京东将促进就业、带动创业作为目标之一,强化对贫困地区的电商以及贫困户人员的技术培训,联合地方教育机构,建立电商培养体系,持续提供网络营销、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培训覆盖人群超过10万人次。

同时,京东联合培训机构合作伙伴,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个体单独建档立卡,对不同家庭和个体人员做精准区分,根据不同条件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配合技能培训吸收一部分人员进入电商平台工作的同时,也借助一些金融和内部政策等配套支持措施,培育和转化一部分贫困人员借助京东平台进行自主创业。2016年以来,京东通过自身招聘、合作商用工、带动创业等方式解决贫困地区人口就业2.5万人左右。

金融服务助力品牌打造

京东集团利用自身在互联网金融产品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直接投放资金、免息贷款、扶贫众筹等多种方式解决帮扶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问题,通过建立健全贫困户的征信档案和项目档案卡等一系列保障性措施,精准发掘并培育参与到由京东主导的扶贫合作项目中的贫困户家庭。

京东不仅在扶贫项目上给予资金支持,也帮助贫困户拓展销售上下游环节,做到从项目筛选、投入生产,到经营销售、品牌推广等产业链的全过程深度介入和参与,有效打造了一个闭环供应链,确保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质量品质和安全水平的同时,也在广大消费群体中成功确立了如“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等一个个明星产业品牌。

零售变革营造扶贫契机

过去20年间,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引领的数字化零售业实现了巨大发展,大量的技术、数据和经验的积累为零售业态步入第四次革命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在京东电商平台的扶持、投入和推广之下,产生了“跑步鸡”、苍溪猕猴桃以及饶河黑蜂蜜等成功案例,电商平台下的零售业态中,信息、商品和资金的流动效率都得以极大提升。

系统而全面地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走出去”和“买进来”的问题,有赖于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零售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随着以京东为代表的零售新业态在贫困地区的生根、成长,我国的精准扶贫事业将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03日 13 版)

八百多贫困县网上卖特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