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教育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时间:2022-10-08 11:18    作者:张璠   来源:人民网    阅读量:6307   

古籍,古籍的简称,主要指1911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有文字的商周甲骨文,青铜器,石刻,不具备古典装帧形式,没有流通功能,不能算作古籍古籍最早的形式应该是竹简和帛书此后出现了纸本,刻本,活字,石印本等多种形式所谓古籍整理,就是对原始古籍进行加工,这些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今人和后人阅读和使用中国古代古籍整理主要包括校勘,编纂,鉴定,注释,评点,序跋,目录等,以校勘和注释为核心从文献载体和制作方法来看,可分为竹简帛时代,纸印版时代和印刷版时代

健博时代

据史书记载,在时,博士正考其父名,有一次校事名诗十二首,写于周太史,为首者也经家父校勘,《诗经·商颂》十二篇的顺序有所更正春秋末期,文化下移,九家思想崛起每个学校都有丰富的藏书,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著作,古籍整理逐渐兴起简帛时代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古籍整理,应该是孔子修订六经,刘向父子整理国学经典推动的

孔子,春秋末期鲁人,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过去常常把政府收集的重要文献,如诗,书,礼,乐,易经,春秋等,或删定内容,或调整顺序,或指定文字,甚至直接作出哲学上的解释,用它来教育弟子《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教以诗,书,礼,乐他的弟子盖千言,其中七十人精通六艺后世的儒生都非常看重孔子执笔,削之,削之的著作,从而说孔子写了《春秋》,《易传》,甚至说孔子写了六经其实孔子的著作是以文本为基础的,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整理古籍的著作,并不是空洞的创造六经除了乐经已经失传,其他五经都成了儒家的核心著作和中国文化的经典

古籍的注释和解释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孔子之后,春秋分五部,诗分四部,易经有几家传汉代有利说话,形成了传,录,讲,释,解,章,句等多种训诂方法仅《韩曙·文艺志》一书就记载了多达13部著作,294篇文章的易学研究汉代经学兴盛,家法师法严明其中,古代经典重视考据训诂,而今天的经典则强调义理的发挥,互相批判东汉大儒郑玄,打破了古今经学的藩篱,对经学作了无数的评论,成就了东汉经学《十三经注》完整地保留了他对《专简》,《李周注》,《李逸注》和《李纪珠》的注释,成为汉代文献注释的标志性成果

纸张书写时代

西汉人发明了纸,纸很粗糙,东汉蔡伦改进后逐渐普及有一段时间,竹简和丝绸与纸张混合在一起东晋桓玄下令废除竹简,古代典籍从此正式进入纸质时代纸张廉价,易写,便于携带,极大地促进了图书文献的产生,传播,整理和普及文献注释是纸质时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成就

汉代古籍注释从经学延伸到子书,史书,诗词,如高邮的《淮南子注》,王逸的《楚辞章句注》,应劭的《汉书注义》等从六朝到初唐,出现了所谓的"四大笔记",即南宋裴松之的《三国志笔记》,北魏李道元的《水镜笔记》,南朝刘亮小标的《世说新语笔记》和唐代李善的《文选笔记》当然,最具代表性的是初唐孔编撰的《五经正义》

据《新唐书·孔传》记载,唐太宗时,英达,颜师古,司马,王恭,王衍以圣旨撰写‘五经义训’百余篇,标题为‘义赞’,圣旨改为‘正义’其中《周易正义》16卷,《尚书正义》20卷,《石矛正义》40卷,《礼记正义》70卷,《春秋左传正义》36卷,合称为五经正义,颁布于天下《五经正义》充分吸收了南北方学者的观点,结束了注释纷争的局面,意义重大到了唐代,还出现了贾的《周礼义书》,《仪礼义书》,的《春秋传书》和杨世勋的《春秋传书》上述九经的注释,为唐代文人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权威的教材,影响深远正义的经典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他们不仅需要注释经典,还需要解释汉魏六朝人的注释因此,它们信息量大,内容全面但由于疏而不破注的原则,往往是曲折而牵强的,在细致的分析和校勘上下了功夫,但创造的并不多几乎与孔同时,陆德明曾为《周易》,《尚书》,《石矛》,《论语》,《李三》,《三川》,《孔子》,《孝经》,《老子》,《庄子》,《尔雅》等撰写过《,组成了30卷经典解释本书在注释14部重要典籍的原文和注释时,选取了汉魏六朝的音韵记录230余条,还收录了各种儒家的训诂,详细列举了每部著作的不同文本,在古音学,训诂学和校勘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后人把书中的内容打散,插入十三经相应的经书和古注中,为读者提供方便

南朝梁萧统编《文选》30卷,收录先秦至梁代名诗700余首,颇有价值隋唐时期,文选学应运而生,对《文选》的研究,注释,摹仿蔚然成风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善的60卷《文选注》和陈武的30卷《文选注》前者引文丰富,内容广泛,后者简洁易懂中唐至北宋,五臣笔记盛行,到了宋代,李善的注释再次受到青睐雕版印刷时代,除了李善钞和陈武钞外,还出现了五陈钞和钞,流行于宋元明清

银本时代

印刷术出现于唐初,当时仅用于印刷佛经,历法等世俗书籍《孟茜笔谈与技巧》载:刊刻书籍在唐代尚未流行自从冯英和王石印了‘五经’,所有的经典都印在船上了五代人王莹,即冯导,曾主张国子监修《九经》并组织刊刻,这是正式刊刻的开始印刷书籍不仅可以体现成千上万的经典,促进其广泛传播,而且可以将学者从极其繁重的抄写工作中解放出来,致力于古籍的收集,整理,注释和研究中国古代印刷书籍主要采用雕版印刷,也有少数活字书清末出现了石印本和珂罗版印刷,但流行时间不长

宋代出现了许多致力于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学者,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宋朱的经典注释和的古籍整理出版

南宋理学家朱将《礼记·中庸》两书分开,与《论语》,《孟子》合而为一,撰写了26卷《四书章句注》该书摒弃了唐代孔等对《五经正义》的繁琐注释,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深刻的体例,成为南宋理学的代表作

岳飞的孙约克是南宋著名的官员和藏书家他创办向太家塾,系统整理出版《九经》,《三传》等儒家经典与陆德明不同,约克使用刻书进行校勘他的家塾里藏着各种旧雕件,兴国,建筑于,书有二十本,此外,还有二十三部,分别是越南旧书注,音注,建书中舒注独家经典名人,反复订阅,开始点好工入梓态度极其认真,版本收集力度空前,并聘请专家校对在书籍,字画,注释,音释,句读,删节,考证等方面,都把条目罗列出来,仔细推敲,准确无误,后人推之为善本中国古代建立了校勘,版本,刻本

元明时期的古籍整理相对滞后,成果不多,但也有重要的成果如的《子注》,凌之龙的《史记·评林》,张焱的《汉魏六朝名士集》,的《六十种曲》清代文字狱严酷,但古籍整理进入全盛时期颜若渠《尚书古文注》,陈欢《石矛诗注》,焦循《孟子正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郝懿行《尔雅义疏》,阮元《十三经注》等经典著作,以及钱大昕《二十二史考辨》,《王明胜论十七史》,《赵翼《二十二史》等史书,如王夫之的《楚辞通解》,的《李太白笔记集》,秋的《杜诗详解》,彭鼎秋的《全唐诗》,的《古三朝秦汉三国六朝志》,鲍廷博的《知秋斋丛书》,马国汉的《韩愈方善佚书集》等丛书

在印刷书籍大行其道的时代,写钱书的形式并没有完全退出,有时候还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清朝乾隆年间,由纪昀主持,历时十余年编纂的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因卷数较大而未能出版北四阁和南三阁只复制保存了七套,现在有四套:文远阁,温宿阁,金文阁和温岚阁《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对中国传统古籍的清查,整理和总结有300多名官员和学者相继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从10000多种图书中挑选出3500种左右,认真整理,分类,并撰写总结纪昀将所有的图书摘要汇总,打磨修订,形成200卷《四库全书总目》,其中四库书目3400余种,四库书目6700余种,各部门,各门类以前都已有所概述,是我国古代官方修订目录的杰作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包含了体现国家意志的官方行为,如西汉刘向父子整理,校勘国书,唐代孔撰写《五经正义》,清代纪昀编纂《四库全书》等也有反映个人兴趣的私人校对,注释,阐发,如孔子整理六经并用以教育儿童,宋代约克校勘,刻印九经三传,清代学者编纂,鉴定,注释,评论,考证古代经典古籍整理的方式多种多样,涉及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收藏学,鉴定学,出版学等多个学科,为现当代古籍的整理,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