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产经

沪九大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展开校测面试

时间:2017-06-29 12:54    作者:李陈默   来源:东方网    热搜:改革,改革阅读量:6506   

昨天到今天,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外、东华、上海财大、上大等9所高校进行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校测面试。从首日情况看,各高校高度重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显示的信息,并将其作为综评录取改革试点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在“生校”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考生的“高中三年”,如何更好地走到大学面前?

推动“教”“考”“招”三环联动

今年起,上海在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信息的“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下,推行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信息,主要包括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

在复旦大学,高中素质的综合评价信息成为报名审核和面试前的重要参考。上海交大首次在综合评价的初审和面试环节中使用考生的综合素质信息,尤其在面试前特别增设“素质考察”环节,使面试专家能全方位了解学生。华东师范大学在正式面试前,考评委老师也可查看面试考生的《综合素质纪实报告》,初步掌握考生高中期间各方面表现,以提高面试过程中考官评委与考生问答交流的针对性。

“考生三年综合素质信息记录,是其高中阶段成长的缩影。”上海交大招生办常务副主任王琳媛说,高校可通过相关信息更全面了解学生。

专家指出,将综合素质信息作为高校招生的一大依据,是新高考改革重要举措。这一调整,推动的是“教”“考”“招”三环节的联动。此前不少改革举措聚焦在如何“考”得更科学,而今的这一变化意在如何“招”得更科学。

促进高校“招生—培养”一体化

今年,同济大学的做法引人关注。该校不仅通过综合素质信息了解考生并为面试做准备,更直接将考生《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中各项表现折算成分数,其分值权重占整个面试环节总分的60%。

有人担忧,既然综合素质评价更重过程性,高校将其折算成分数,是否有违初衷?“我们希望更公平、也最大限度地用好综合素质信息,相关分值确定等一整套方案,已历经两年酝酿和准备。”同济大学校招办主任廖宗廷说,“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体育、艺术等各方面,其内容、层次、影响、作用均经过了充分考量。同时结合面试成绩,可帮助招生教师深度评测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潜力,未来还可成为调配专业的参考。”

对综评录取的探索,让高校与中学在人才培养环节上更紧密相融。2011年至今,同济已和全国几十所中学合作共建研究型实验室,不少学生高中阶段就可享受同济的定向专业教学资源,让高校也参与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

综合素质信息在考后依然有用。王琳媛表示,在学生入学后的培养阶段,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览相关信息,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促进高校“招生—培养”一体化建设,提升“教育增值”部分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家长体会到综评改革试点带来的新变化。

如何让综合素质信息更“好用”

综合素质信息,不仅能用还要用好,可用性不断深化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其实,在综合素质信息相关系统设计中,学生“自我介绍”信息就包括了“最感兴趣的专业、职业或行业”等信息,此举就是便于招生院校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人。而综评报告采集的学生高中三年平时成绩,也可按不同科目进行排序,便于招生录取时掌握学生的学科特长。

上海纽约大学不在综评试点的9校范围之内,其中方招生办负责人周鸿希望,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能向更多高校提供具有权威性的综合素质信息,而且能突出不同类型高校的个性化招生需求。比如,不同类型院校的选人标准不同,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可在共性中增加个性。高校如能对接这一信息系统,可利用其结构化数据,根据学校所需的人才选拔导向进行“关键词”或“标签式”搜索,更加有的放矢、相互匹配。

也有观点认为,新高考的多元录取机制,将学生综合素质信息作为参考,变以往单一的“结果评价”为“过程+结果”的评价体系,希望中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灵活多样、适应快速变化的“可迁移能力”或“非认知技能”,也期待每所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明确对综合素质信息的“用法”重点,面向社会公开,便于学生在深入认知自我的前提下尽早选择未来发展方向。

沪九大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展开校测面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