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任何企业都不能逾越的红线在最近几天召开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强调,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无论到哪里上市,都要确保国家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新型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工作领域,以及远程办公,教育,医疗,智能生产等生产生活领域,涌现出大量互联网新产品和新服务,将有助于疫情防控,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安全漏洞,数据泄露,网络诈骗,勒索软件等网络安全威胁日益突出,有组织,有目的的网络攻击态势日益明显,给网络安全防护带来更多挑战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互联网承载的数据和信息越来越丰富这些数据资源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新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尤其是科技互联网企业作为众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和收集,处理,再利用的机构,必须承担数据安全义务,坚守网络安全底线,不能将重要数据和个人隐私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
最近的滴滴数据泄露事件,给很多企业敲响了警钟过去很多企业缺乏维护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意识,把业务和绩效指标放在网络安全之上这导致部分企业数据治理基础薄弱,甚至数据资产的家族背景不清晰,更谈不上数据分类和安全,一些企业为了短期商业利益,在市场上毫无脱敏地出售个人信息,行业信息甚至国家信息,严重危害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不坚持网络安全的企业就会栽跟头在新的网络安全战略下,企业要树立网络安全全局观,不断加强行业自律,逐步完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探索数据安全合规发展之路,切实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不损害个人合法权益,不危害国家安全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关键在于它们的实施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将数据安全的法律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检测的技术要求,违反法律红线的企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