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我们玩着玩着手机,就把房价变成了股价
01
在这篇文章的开始,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眼中的城市是什么样?
我曾经以为城市就是放满建筑的聚合地,这里有着先进的思潮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可以走的很近,觉得看病、吃喝玩乐、疯玩都会很方便,到处都有地方可逛,这里是个能让我实现梦想的地方……
我也曾在还是十几岁的那个夏天,悄悄发现那年已经考取一所211院校建筑系的姐姐,还在自己日记本上写下,“没进清华园,等于没读大学”这样的话,对于我这个重度学渣,简直不可理解。
只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知道,建筑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城市中点亮坐标的设计师。一栋栋建筑里,成为各种各样的人在不同状态下的栖身之地,让我们既可以共处又能独处。
也许建筑的外型就是拿来让我们共同荣耀的,而建筑内的一个个单元格,恰好承载着是一个个在这座城市里努力打拼的人,想让生活一点点好起来的梦想。
02
随着长大,当我在城市中居住久了,却发现城市越大,自己仿佛进入了浩瀚的银河系,顿感自身的渺小。
有的时候,我会为自己迷路而焦虑,有的时候,我会为天空散不去的雾霾而伤感,还有的时候,就算我坐在车里,依然会为突然而至的大雨在疯狂的雨刮器摆动中扑面而恐慌……
城市,不只有温柔拥我们入怀的一面,还有人格化的另一面,他甚至会通过天气的变化展示一点自己的脾气。我寻思,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城市对于我们每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预示着我们聚集的一种社交关系吗?有人说,现在的互联网也是虚拟的城市社交。
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用一种网络化的社交手段,以更加快捷有效的进行人际沟通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交网络和城市有着相似的基因。
这样的基因其实就是这种聚合效应。在城市中,往往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是人流量和获取关注度最高的地方,互联网同样如此。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用过去我们无法想象的便捷方式,在各个虚拟社群里,轻而易举地就能与几百人相遇。
本来应该承载着这一切功能的城市,却因为空间的有限和距离的远近,反而成为了大家现实中见面的阻力。
就像北京这样的超级大城市,你每天能见到的可能真的就只有你的同事,能和许久不见的朋友从城市的两端出发,见面吃顿饭,都能被称为生死之交的情谊。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社交网络和城市功能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社交网络正在通过自己的社交属性,逐渐弱化城市的原本同样功能,影响着现实生活中,人和人聚会时的室外场景。
城市说到底是人与人的链接,也就是一种社交关系。
03
比如说,早期城市中总有很多小型的广场和街心花园,它们往往是社区居民最乐意聚会和社交的场所,大家在这里谈天说地,既能长见识又能彼此走得更近。
然而在今天,网络让这一切变得更加的简单,我们可以在海量资讯里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内容,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过去更加的快捷方便。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跟世界各地任何行业的顶尖人才对话和学习,不管是从学习效果,还是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方面,小广场和街心花园的这类的以交流获取信息的功能已经远远落后了。
到最后,这些地方,已经渐渐没了年轻人的身影。所以别总是盯着那些在小广场上跳广场舞的中国大妈说事,如果没有她们,小广场和街心花园该有多落寞?
相比一到下午下班,商店都关门的很多冷冷清清的欧洲城市,中国各级城市的角落里,用舞蹈欢度余生的中国大妈,正在为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增添热力与生机。
她们正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对生活的全部热爱,都放在这种通过舞蹈语言进行社交的沟通中。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舞蹈语言,才让她们释放心底对在不同城市生活孩子的思念,淹没生活曾给她们那些数不清的委屈吧。
对于年轻人来讲,网络上的虚拟城市已经带来足够的满足感,而对那些上了年龄,有生活阅历的长者来看,足下的真实世界,才是自己永不落幕的城市记忆。
04
当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悄然在我们手机上普及时,我们也在把城市的新功能,渐渐实现了手机移动的城市功能移动化。
比如说现在层出不穷的共享经济,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甚至是共享雨伞和共享充电宝,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让城市中,开始生长出一些新的区域,以便安放这些新物种。
我们总以为自己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可是就在身边各种各样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察,生活的城市,也因为这样的经济新物种而变得不同。
而一个变化中的城市,不正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用互联网做推手,主动或者被动地调整自己的使用功能吗?
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副教授周榕则明确提出了,老百姓买房其实就是买一个城市的股票。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下子就对房价这件事豁然开朗。
如果你把它理解为一个城市的股票,就会理解受政策以及市场的影响,房价有所波动,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周榕提出了一个是否决定买房的新思路,他说未来决定城市房价的走势,更多会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当一个城市中,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时,就会对影响和改变城市的布局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比如说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很大程度上会吸纳更多的技术人才,通过移动互联网将一个虚拟城市打造的越来越大时,就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城市房价,产生直接的影响。
周榕建议,当你决定买房的时候,要学会观察和思考这个城市的高科技企业是不是够多。当想清楚这个发展趋势后,你所在的城市房子值不值得买,房价究竟是会涨会跌,就会有更多基本面的判断。
05
所谓的“买房就是买地段”,学区房是刚性需求永远不会跌这些论断,真的可能会在未来因城市功能产生变化,受到政策调控措施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随之改变。
当一些城市的房价远远高出其价值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群聚合功能,会加速现实城市中的一些使用功能的变化,形成多区域轮动的变化,而房价将会根据这些变化做出反应。
买房既然是一种投资,那就意味着有涨有跌。
只是现在大家还把城市当成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来看,受优质资源聚合以及人为选择的影响,才出现一直向上的趋势,但这绝非意味着未来一成不变。
在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通过社交习惯改变,悄然影响着每天与自己共同生活的身边环境。今天的我们,正在通过自己的手机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看似玩手机这样的动作中,悄然影响着城市的布局与功能。
正是因为我们的参与,使城市的使用功能也在不断发生,最终悄然影响着房价。
直到未来,当房价出现一个明显的趋势或拐点时,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意外,这也不过是长期以来人们的一系列行为的累积,而产生的一个结果罢了。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