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要闻

又一位王医生转述到王万青继续为这片高原的健康战

时间:2021-08-19 15:15    作者:苏婉蓉   来源:东方网    热搜:医生,健康阅读量:8479   

标题:如果有来生,我就去高原。

新华社记者任卫东,文婧,胡维杰,玛莎

清晨,茫茫草原上阴霾升起,阿万仓湿地波光粼粼发源于巴彦淖尔的黄河,在这里转了180度弯,萦绕在同名的青藏高原玛曲县,刚刚摆脱贫困

52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医学生从黄浦江来到这里。已经半个世纪了.

几十年来,他像一朵不畏严寒沉默的雪莲,见证了草原的贫穷,发展和繁荣,从江南小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眼睛还在发光。

他叫王万青,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名校毕业的医生,牧民喜爱的曼巴兹尔,脚踏实地的共产党员。

一个戴眼镜的瘦子来到草原健康中心

进入玛曲县时,夏天仍不时下雪在一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散居着五万多各族人民这里平均海拔3700米,高寒缺氧,紫外线强

王万青的家在县医院的家属院这是几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平房乍一看,像是藏式帐篷王万青穿着20世纪风格的海军蓝棉大衣,站在主房间的中央

1969年,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从黄浦江一路向西,来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医学毕业生将为分散在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农牧民提供现代医疗服务

经过半年的强化训练,正式的工作分配开始了有一个地方让大家为难,那就是海拔最高,最偏远的玛曲县

谁想去所有人都沉默了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举起了手:我去

离开州府走了几天后,王万青去了玛曲县阿万仓镇卫生院阿万仓的一个乡镇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接近上海的四分之一,乡镇卫生院只有两个医生即使他有心理准备,他仍然无法相信这是他未来工作的条件:两栋土坯房,一个血压计和一个听诊器都是他的财产

夜晚,草原空旷荒凉,西风狂吼王万青在寒冷和缺氧中难以入睡

藏族同胞的善良把他的灵魂留在了草原上

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牧民往往把小病拖成大病,把大病拖成绝症王万青意识到在这里行医是行不通的他让父母从上海买了一套俄罗斯原版《医学百科全书》,一有空就一头扎进书里应用他的知识后,王万青很快成为一名多面手

这个10岁的南美人被冠上了犄角,他的肠子暴露在外通往县医院的路横跨一座山和七条河在镇卫生院的土坯房里,两张桌子作为手术台,手电筒作为无影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王万青浑身是汗10天后,南美逐渐恢复

一时间,上海医生会操作的故事在草原上流传开来乡镇卫生院的病人络绎不绝,院子里唯一的电线杆上全是马王万青在院子的空地上搭了一个帐篷,用作牧民的临时病房

每年,王万青都要花将近半年的时间游览牧区。他为大量出血和休克的妇女在牛粪堆上进行胎盘早剥手术,并在夏窝子挽救了心力衰竭的新生儿.

因为去家访的路上连续下大雪,他不得不在牧民的帐篷里呆了半个月裹着被子,独自被困在寒冷的帐篷里,乡愁涌上心头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王万青的耳边总会有一个影子在说:我们回上海吧。可是,在徘徊和犹豫之后,他无法放弃像亲人一样的牧民,病人燃烧的眼睛,还有草原.

后来,王万青与当地藏族姑娘凯劳结婚,并在草原上扎根。

是去祖国需要的地方

在高原,我也追求生命的价值王万青说,他的一些同学出国深造,还有许多同学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的路和他们的不同他说如果再做一个选择,他还是会来玛曲的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初心不变,一生无悔

现在,又一位王医生转述到王万青,继续为这片高原的健康而战他就是王万青长子王团生,现任玛曲县人民医院院长

对于王团生来说,父亲是一个复杂的存在:我怕父亲,他从小对我们要求严格,但我也爱他,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医学院校毕业后,成为医生的王团生面临着和父亲一样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不同于我的生活王万青对儿子说可是,王团生却反过来做了父亲的工作:我们都属于玛曲草原

王团生从兰州回到玛曲,没有离开。

如今,现代医疗条件已经覆盖了玛曲草原的每一个牧民王万青对此非常满意但他停不下来:我还是可以做一些工作,为后人整理资料

采访回来的路上,记者回头看了看青青草原,牛羊成群,一尘不染,恍惚中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骑在马背上:戴着眼镜,提着药箱,带着坚定的目标匆匆前行。微风吹过,碧波起伏,帐篷奶茶香.

又一位王医生转述到王万青继续为这片高原的健康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