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闻网 - 华人

马来西亚华裔菇农:津贴申请程序繁琐种菇靠毅力

时间:2020-02-23 09:46    作者:夏冰   来源:中新网    热搜:华裔,华裔阅读量:4647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登州华裔人口不到3%,投身农业领域的华裔更是少之又少,在华嘉达北种植蚝菇的3名华裔青年王耀永、胡伟文及张伟健就是少数之一,他们也是州内40多名菇农当中,唯一华裔菇农。

这3名从小一起长大的30岁青年本来的职业与农业完全没有关系,也没有农业专业背景,而是一个机缘加上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推动的“青年农业企业家计划”所吸引,而合股投入种菇领域。

胡伟文说,他们是在2015年底开始种菇,当时他的爸爸去世,妈妈又不适应吉隆坡的生活,为了照顾妈妈,他回到登州生活。

响应马来西亚政府“青农计划”

“回到登州,我不知要做什么工作,正好看到政府推动“青年农业企业家计划”,就想说不如尝试投身农业,与王耀永及张伟健商量后,胡伟文决定投入种菇领域。”

他说,他们3人选择种菇的最大原因是土地考量,因为种植其他农作物需要很大片的土地,刚好他家族有一片小小的地,想说建菇寮种菇不需要很大的地方,因此选择种菇。

他说,他们对农业完全一窍不通,开始时到外州及国外参观菇寮,请教同行前辈们的经验,也报读相关课程获取专业知识,掌握种菇技术。

从失败中学习

种菇落实“零浪费”

胡伟文说,整个种菇程序看似非常简单,实际上却相当复杂繁琐及耗时,还要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天气、环境卫生、木屑、菌种及杀菌等问题,要掌握好各个环节,才能避免亏损。

他说,他们选择有机方式种菇,所以使用的菇包(太空包)原料,即木屑、米糠及白灰粉讲求有机,然后把菇包放入蒸炉中消灭杂菌,再导入培植菌种,之后拿到菇寮培植,估计2个月时间有收成。

“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如果准备菇包的过程做得不够谨慎及仔细,会影响蚝菇的生长或容易感染病毒,造成严重损失。”

他说,炎热的天气也会影响蚝菇的种植,所以菇寮安装喷雾降温设备,也装置温度针测量空气温度,需要留意气候变化及观察菇包内是否滋生霉菌。

曾遇架子倒菇包染病毒

他说,开始时因缺乏知识及经验,曾试过自己制作的架子不胜负荷倒下,约半数的菇包损毁,最令他们难忘的是整个菇寮的蚝菇感染病毒,大约1万5000个菇包被迫丢弃,备受打击。

“我们只有不断寻找资料,不断改变及尝试,找到问题症结及解决方法。”

如今已拥有知识及技术的他们不但生产蚝菇,也落实“零浪费”概念,拿不能再用的菇包喂蚯蚓,然后提炼蚯蚓的粪便成有机肥料,拿到市场销售。

咬紧牙关坚持

从零知识到应付自如

胡伟文说,他们在这4年遇到问题自己摸索寻找解决方法,不断从中吸取经验,从零知识到如今应付自如,一路走来不容易。

他说,由于种菇的生意收入还不稳定,他们3人无法全职经营种菇业,必须另外打工维持生计,并且让种菇业能够继续经营下去。

他说,虽然有聘请2名工人打理菇寮,可是他们还是亲自做采收工作,每天凌晨3时多开始采收,然后早上5、6时送货到菜市场,送货之后就去上班,晚上做菇包,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

“老实说,种菇行业很辛苦,工作时间很长,也面对着蚝菇是否能成长收成的压力,可是既然选择做这个行业,再辛苦也要坚持去做。”

政府津贴帮助不大

传授农业科学更实际

胡伟文说,马来西亚的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投身农业领域有前途,可是这个行业很辛苦也不容易,一定要有毅力、坚持、认清目标及最重要有知识,才可以在这个行业发展。

他说,政府鼓励年轻人参与农业发展,把农业领域“包装”得很美好,让人以为从事农业肯定赚钱,可是政府却没有展示种植过程面对的辛苦、问题及危机,农业并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

他举例,猫山王榴梿价格飞涨,政府就鼓励人民种植猫山王来致富,不过政府却省略当中的过程,让人以为种榴梿可轻松赚钱,却不知栽种榴梿其实不容易,必须耗上至少10年才会有所收成。

津贴申请繁文缛节

此外,他说,政府虽提供各种津贴及援助计划,可是得面对繁文缛节的申请程序,而且很多时候只限非现金津贴,例如肥料、农药、种植原料、种子及机械等,基本上也没有多大帮助,尤其非土著更面对许多限制。

他认为,与其提供非现金的援助,不如政府传授农业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给农民更为实际,因为有了知识及技术就可以提高产量及培植更有素质的农作物,农民也能因此赚钱,解决资金的问题。

马来西亚华裔菇农:津贴申请程序繁琐种菇靠毅力

相关内容